不知道各位身边有没有这么一个现象,最近这些年来,朋友圈里面多了些“卖保险”的身影,有些可能还是兼职,但有些则完完全全步入了保险行业,这从他们的头像就可看出:西装笔挺,白色的衬衫加上得体的领带,当然还少不了黑色的背景。
他们发出的朋友圈记录也清一色统一:不断强调保险的重要性,常常用健康以及时代大势来触及你的神经细胞,偶尔会加上些数据或者个人事迹。
总而言之,他们希望你能购买他们的保险。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底,保险公司统计在册的保险代理人数量仅有806.94万人,这似乎与朋友圈日益增大的保险群体有些格格不入,然而真相是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数量,后者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
统计在册的保险代理人仅807万不到5000万是什么概念!
全国有4%的人口从事或从事过保险产业,当然这是比较好听的说辞,通俗点说,5000万人卖过保险!
而在5000万vs800万的数量差中,后者是经过大浪淘沙式的洗礼后留存下来,更多的人则另谋职业,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
事实上,底层代理人在保险公司人海战术中蜂拥而来,因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做下去。一位有过代理人从业经历的保险业高管介绍称,除了自身能力差异,代理人每天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同时收入不稳定,以及不合理的税负,都导致代理人群体严重缺乏归属感。
代理人出身的慧择创始人兼ceo马存军认为,代理人受现实状态挤压,难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仅把保险行业作为维持生计的权宜之法。一方面,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代理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以佣金收入为主,且绝大多数无底薪和社保福利,这使得保险代理人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管理考核严苛、培训培养缺乏,代理人生存压力巨大,更难言职业安全感。
代理人渠道人海战术、大进大出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由于招人时并不太看重人才的素质,而是更看重其社会关系能带来多少客户,销售误导现象屡禁不止。当人们对代理人群体产生信任危机,公司、行业声誉也将受到不良影响。
有意思的是,根据保监会今年1月公布的保险业2017年全年行业发展数据来看,2017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8.16%。其中,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增长13.76%和20.04%;赔付支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5%。
虽然行业饱受诟病,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业绩蹭蹭蹭的往上走,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5000万从事过保险代理人才是关键。
为什么身边卖保险的越来越多了
王婆卖瓜 自买自夸
不少刚成为保险代理人的从业者,最初为了打破“零业绩”的窘境,第一单或者前几单往往会从自家人身上找寻,这也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亲戚单”:譬如说给家人买个健康险、某个亲戚的车险划到自己名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第一次从事保险代理的人可以拿到并不高的提成,这有助于他们未来积累更多业绩后能够获得更高份额的提成收入,不过实际情况总于理想有着千差万别,很多代理人在用完亲戚这一张牌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单子达成了。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无底薪制不少人离开代理人岗位,重新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所以,有一个长期存在而不被重视的现象是:保险公司一直在招人。
从这点来看,与其说是招员工其实是招客户。因为公司就不看你做长远,你来了,最起码自己要买吧,家里人要买吧,基本上每个离开的人身边的人几乎都让自己说的买了,最后没人买了,你就滚蛋呗,你的客户就成了公司的客户,而被骂的只有你一个。其实,保险公司招人其实就是把那些现有业务员拿不下的单子,利用你来拿下而已。等你没有利用价值了,滚蛋吧。
所谓王婆卖瓜,自买自夸罢了。
为什么身边卖保险的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