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经济负增长罕见,但并不意外。
与常规年份不同,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季度,是中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的一个季度,要客观认识疫情的冲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理性看待一季度经济负增长。
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是“救人的代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始终把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通过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传播,也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
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还要放在全球贸易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来看。目前疫情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扩散,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减少,如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难免会受到冲击。
遇到经济负增长,不要慌,也不要沮丧。在全球经济这个大班级中,中国经济仍是那个优等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降3%,而中国经济增长1.2%。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之一。这一前景正在吸引新一轮全球资本加速流入。截至4月16日,本月“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入已达372.4亿元,较3月份678.7亿元的净流出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前景也坚定了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来自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新技术、信息服务等产业在使用外资方面实现了逆势增长。
遇到经济负增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韧性没有失色,产业升级的趋势愈加清晰。3月份,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速达8.9%,比1—2月份大幅回升20多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单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表等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活跃……这些都表明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
中国经济有亮点,还有办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从减税降费到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投放,从加快专项债发行到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种种举措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有亮点,更有底气。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消费市场总规模超40万亿元,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持续上升,研发投入超过oecd 国家平均水平……面对经济复苏,这些都将提供强大支撑。
观察中国经济,要看长期大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不妨多点平常心,静待花开;也不妨多点信心,收获秋天的果实。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