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缺半年之久的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一职,终于明确了新人选。
近日,新流财经独家获悉,去年8月获得银保监会批复为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的王晓敏,即将担任下一任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目前王晓敏处于干部考察阶段。
资料显示,王晓敏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此前,王晓敏曾任深圳市邮政局信息技术局副局长、局长;2015年12月起,任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it运营部总经理。
据了解,邮政集团旗下的信息技术局,主要承担的是中国邮政信息化的工程建设、应用推广、邮政信息网规划管理和全国中心运行维护工作。
如此看来,王晓敏的工作经历似乎与金融关联不大,他能否带领中邮消费金融走出一条超脱以往的创新消费金融道路,还有待时间验证。
新流财经针对王晓敏任职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一事,向中邮消费金融官方求证,截至发稿前,对方并未明确回复。
三任总经理,邮政色彩浓厚
实际上,中邮消费金融成立4年以来,发展之路也是充满浓浓的邮政色彩。
2015年11月,中邮消费金融开业,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持股61.5%;星展银行持股12%;渤海信托持股11%;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持股5%;广百股份(行情002187,诊股)持股3.5%;广东海印集团持股3.5%;三正集团持股3.5%。
尽管有7个股东,但主要话语权还在大股东邮储银行手上。
中邮消费金融的董事长、历任总经理,都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背景。
初任董事长林茂新、总经理王蓉晖,前者曾是邮储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后者曾担任邮储银行消费金融部总经理、邮储银行广东分行副行长等职位。
王蓉晖任职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不到两年,2017年4月离职,而后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一职空缺半年有余,2017年11月,银保监会官网批复余红永接任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一职。
余红永曾在央行、江西银监局履职,监管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曾担任中国邮储银行西藏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只是余红永也并未在中邮消费金融呆满两年,去年6月,新流财经曾报道,余红永即将离任中邮加盟江西裕民银行。直到去年9月末,裕民银行开业,余红永已正式以裕民银行董事长身份露面。
有消息报道,去年6月后,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林茂新暂代。
梳理中邮消费金融近年业绩可以发现,余红永坐镇的2018年,是中邮消费金融业绩增速最明显的时候。
2018年,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飙升199%,总资产增长超100亿元,新增发放贷款超400亿元。
有中邮消费金融工作人员分析,余红永任职中邮总经理期间,带领团队成立了“数据实验室”项目,推动中邮在大数据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
一家消费金融企业的成长确实离不开领头人,当然也有经过前期的探索后,运营模式逐渐成熟,确实到了盈利阶段等因素。
半年放款291亿,邮储银行帮助并不大?
将目前的中邮消费金融放在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来看,虽然背靠国有大行,不过业绩表现平淡。
邮储银行在去年6月和11月分别披露的a股招股书显示,中邮消费金融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计放款771.49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累计放款1062.18亿元。
也就是说,2019年上半年,中邮消费金融新发放贷款290.69亿元,日均放款约1.61亿元。
这一水平与兴业消费金融接近,与马上消费金融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前新流财经曾报道,兴业消费金融在2019年4月到6月末的三个月时间,放款110亿元,日均放款达到1.2亿元。而马上消费金融2019年上半年放款则达到675亿元。)
对于中邮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有分析人士认为,线下业务依靠渠道中介暗藏一定风险。
实际上,中邮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正是参考邮储银行的“自营+代理”模式来获客。
邮储银行的“自营+代理”模式是什么情况?
据邮储银行招股书描述——经国务院同意并经当时的银监会核准,邮储银行自2007年成立起确立了“自营+代理”的运营模式,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覆盖中国99%的县(市)。
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之间订立了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邮储银行委托邮政企业在代理网点提供吸收本外币储蓄存款服务、结算类金融服务、代理类金融服务及其他服务;根据国家政策,邮储银行和邮政集团双方无权终止邮银代理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在邮局寄快递的时候还看到旁边有邮储银行的网点,可以存钱,甚至咨询一下中邮消费金融的业务。但这些网点,可能只是一个代理网点。
邮储银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邮储银行共有39680个营业网点,包括7945个自营网点及31735个代理网点。
也就是说,邮储银行有80%的网点是代理网点,而且这些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域地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邮储银行在县域地区有2.77万个营业网点,占69.92%。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邮储银行的线下网点极其庞大,触达地区十分深远。
看似美好的股东,对中邮消费金融帮助大吗?有中邮消费金融工作人员并未表现出肯定态度。
尽管看似数万个线下网点能成为数万个推广渠道,但邮储银行的用户老龄化较为严重,与消费金融市场青睐的年轻白领、蓝领人群存在一定差距。
新流财经曾在一个四川三线城市的乡镇邮储银行停留半天,只看到数十个年纪约在50岁以上的用户存钱、取钱,客户经理忙着推销理财产品,极少有符合消费金融市场借贷需求的年轻用户出现。
即便到邮储银行的网点咨询中邮消费金融的贷款业务,银行工作人员也会直接推荐中邮消费金融合作的渠道代理商。
渠道代理的风险在此不再赘述。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中邮消费金融将逐步取消代理渠道,走向纯自营获客。但新流财经最新了解到,中邮消费金融的线下大额信贷产品,在16个省份依旧是“自营+代理”模式获客。
尤其在河南地区,中邮消费金融不仅依靠中介获客,中介甚至承担了外访工作,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除了获客依赖渠道代理,此前中邮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也受到一些争议。
首先是中邮线下大额信贷产品进件门槛颇高:
中邮消费金融线下大额信贷产品资料显示,只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公共事业单位、大型能源加工业、三大电信运营商、受金融监管的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航空运输业和公共交通运输业、烟草业、专业性事务所、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资委官方网站公布最新的“央企名录”内企业、注册资金在5000万以上的省属及国资委直属的市属国有企业,以及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非st公司的正式员工客户,且需排除一线操作人员、基层服务人员、基层佣金制销售人员和保安、仓管等简单体力劳动者。
简言之,如果用户没有房产又不是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及公务员,便无法办理中邮线下大额信贷产品。
其次,中邮消费金融产品的滞纳金问题也曾引发行业关注。
2018年中邮消费金融与多个借款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关法院指出,中邮消费金融需对高利率罚息进行调整。
当然,滞纳金也确实为中邮消费金融带来了大量收入。邮储银行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起,由于中邮消费金融贷款业务快速发展,贷款规模增长,提前还款手续费及滞纳金收入较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255.97%和434.2%,因此也带动邮储银行其他手续费收入快速增长。
拉卡拉、渤海信托等股东已减少持股比例
实际上,中邮消费金融在成立初期也被极大看好,不仅因为其有邮储银行这样的国有大行股东,也有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存在感极强的其他股东——拉卡拉:集支付、征信、理财、借贷一体的综合金融体;渤海信托:业内最早布局消费金融的信托公司之一。
但如今看来,这二者在中邮消费金融持股比例较低,与中邮消费金融也并无太多业务往来。
有趣的是,2017年末中邮消费金融增资至30亿元,渤海信托和拉卡拉并未对其增资,因此二者的持股比例也在下降。
分析认为,或许这两家消费金融色彩浓厚的企业,也曾希望借中邮消费金融这张持牌消费金融牌照大力拓展自身消费金融业务。只是无奈发现,邮储银行的风格保守,小股东并无话语权。
实际数据也证明,这两家企业自身的消费金融业务规模都超过中邮消费金融。
公开信息显示,在2019年4月,渤海信托已累计发放消费贷款约1400亿元,而拉卡拉旗下的拉卡拉金融,据蓝鲸财经2019年4月报道,累计贷款规模已超1300亿元,贷款申请人次超700万次,个人贷款业务的单日放贷量超1亿元。
如今,消费金融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严监管阶段,对于持牌机构而言,是尚好的发力机会,只是要舍得突破传统模式,才能抓住机遇,抢占市场。